马方 | 面对罗永浩吐槽,老贾要把西贝带到沟里?

图片

最近罗永浩吐槽西贝这事儿,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,几乎没人不知道。其实这本来是个不算复杂的危机公关,可西贝偏偏在 “自证清白” 和 “保持自信” 之间,选了最离谱的一条路 —— 堪称 “自断生路”。

 

说真的,老罗对西贝的伤害顶多 10%,但贾总这波操作对西贝的伤害,我觉得得有 100%。连老罗自己都调侃:“以前吐槽都是一半夸一半骂,这次大家居然都站我这边。我还没怎么用力,西贝怎么就先扛不住了?求求你们倒是骂骂我啊!”

一、先捋捋这事儿的来龙去脉

罗永浩这次吐槽的核心是 “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,太恶心了”—— 他把西贝 “部分食材预加工” 的情况,直接放大成了 “欺骗消费者”,一下子就把舆论冲突拉满了。

 

但他也说了,自己不是真想针对西贝或者贾老板,真正的诉求是借着这事儿,推动中国预制菜行业更透明。不得不说,他确实戳中了行业的软肋 —— 消费者要的从来不是 “有没有预制菜”,而是 “我有没有知情权”。所以这次,他算是替不少消费者说出了心里话。不过客观讲,他的指责虽然有道理,但也带着点煽动性,很容易把情绪带起来。

 

再看贾国龙这边,他一直坚持西贝 “100% 不是预制菜”,还解释说:“预制菜是中央厨房做好、加热就能吃的成品菜,我们中央厨房只做原料预加工,最后烹饪还是在门店,所以不算预制菜。”

 

这话其实和国家对预制菜的定义基本一致 —— 国家规定,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为原料,经过工业化预加工(比如搅拌、腌制、炒炸,洗和切不算),做成预包装菜肴,需要加热或熟制才能吃,关键是 “工业化加工”“非主食类”“不含防腐剂”。而且和大家的常识认知也对得上:“不是现场炒出来的才算预制菜”。

 

国家定义里还明确了,中央厨房的产品算不算预制菜,看加工程度 —— 如果只是简单洗、切成净菜,没做工业化预加工(比如腌制、熟制),就不算。比如西贝配送的切割羊排,要是没腌制过,那确实不算预制菜。

 

可问题是,现实狠狠打了脸。西贝大概是 “无知者无畏”,居然主动开放了后厨,结果暴露了一堆问题:食材是 “一袋一袋” 加热的,连鸡汤里都没有鸡肉,配料表上还有一大堆防腐剂(要知道 2024 年初,市场监督总局就明确规定预制菜不能含防腐剂);就连口碑一直不错的儿童套餐,里面冷冻西兰花的保质期居然有 24 个月 —— 这不是让 1 岁的宝宝吃 “两岁” 的西兰花吗?更让人意外的是,不少厨师连厨师证都没有。

 

所以说,西贝哪里是 “自证清白”,根本是 “自投罗网”。说真的,还得 “感谢” 贾老板,这么光明正大地把西贝用料的 “真实情况” 亮出来,让老百姓看到了预制菜最真实的一面!

 

其实大家讨厌预制菜,核心原因很简单:在普通消费者眼里,预制菜就等于 “过夜、不新鲜”,不管是成品还是半成品,都违背了大家 “当天做、吃新鲜” 的期待。这时候我也忍不住想:为啥在其他地方,大家对预制菜没这么大抵触?还有,同样是集体用餐,为啥食堂用预制菜大家好像没那么反感?

 

现在西贝的麻烦可大了,这已经不是 “有没有预制菜” 的问题,而是涉嫌 “企业诚信”—— 这是在欺骗客户啊!

 

你看人家蜜雪冰城,4 块钱一大杯的柠檬水,虽然是隔夜的,但人家明明白白,简直是业界良心。可西贝呢?一方面不诚实,另一方面价格还不低,消费者怎么可能买账?再加上现在大家手头都没以前宽裕,西贝还卖这么贵,这不更容易激起民愤吗?

 

二、西贝本来该怎么做?

其实这事儿要是处理得好,完全能把危机转成机会,可惜西贝没选对路。我觉得至少有三个方向可以走:

1:先示弱,先认 “错”,再解决问题

首先得放低姿态,承认自己没做好 ——“抬手不打笑脸人”,公众通常都同情弱者。如果企业非要和消费者 “硬刚”,很容易被当成 “以大欺小”,反而损害品牌形象。

2:把老罗和普通消费者分开,同时彻底调查整改

可以说老罗是 “对口味要求高的上等人”,会针对他提的问题尽量改善;甚至可以公开致歉,还能借机推出个 “老罗套餐”,既给了老罗台阶,也能炒一波热度,挽回点口碑。

3:用实际行动表诚意,推进透明化

比如主动邀请消费者参观后厨,在菜单上明确标识哪些食材经过预加工、哪些是现场制作;最后还可以大大方方感谢老罗,说他帮西贝发现了问题,会好好改进 —— 这样一来,既显得有格局,也能让消费者感受到诚意。

 

 

三、可贾国龙实际是怎么做的?

他偏要选 “硬刚到底”。不仅说 “哪怕生意不做了,和罗永浩的官司也一定要打,非要争个黑白”,还在深夜召集了 “1.8 万人大战罗永浩” 的作战会。结果呢?不仅没赢得半分同情,反而让大家觉得这就是一场 “自己作出来的公关事故”。

 

说实话,西贝根本赢不了罗永浩。这本来就是一场不对等的较量 —— 罗永浩全网有几千万粉丝,更重要的是,西贝的对手从来不是老罗个人,而是他背后的公众情绪。

 

后续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:罗永浩一边悬赏征集线索,一边不断爆料,西贝越来越被动,彻底陷入了 “至暗时刻”。在罗永浩的连番攻势下,西贝的营业额直线下降,客流更是断崖式减少。

 

其实早有先例,当年老俞敏洪遇到类似情况,就没选择硬刚,而是 “置之不理”,反而没掀起太大风浪。连贾国龙的好友都劝他 “别硬刚”—— 就算从法律上看有可能胜诉,但从危机公关的角度,这么做只会让更多顾客反感。

 

贾国龙这波硬刚,没带来任何流量红利,反而给西贝招来了 “灭顶之灾”。

 

 

四、好在最后,贾国龙总算 “认怂” 了

贾国龙自己也说,这是西贝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外部危机。12 日晚间,他在视频采访里对罗永浩的指责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 —— 不再咄咄逼人说要起诉,态度软了下来,说 “有问题会认、会改”,还提到 “罗永浩没吃热乎,就给他弄热乎了”。

 

可这 “学费” 的代价也太大了。现在舆情还在发酵,真不知道在当前的环境下,西贝能不能扛得住。更何况,西贝本来志在千亿市值,还想明年冲刺 IPO,结果就因为一句吐槽,暴露了品牌信任的脆弱。接下来,资本市场的质疑恐怕会比预制菜本身的争议还要大,上市之路估计也难了。

 

说到底,贾国龙这次,终究要为自己的傲慢和自负买单了。

图片
图片

新一期马方老师带队商务考察开启啦,感兴趣欢迎添加了解

 

👉 添加媛媛,抢占席位

👉 后台回复 “商务游学”,获取详细行程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添加媛媛 了解更多

图片

微信号丨TMSyuanyuan

电话丨19063463445

图片

点个喜欢吧

图片

分享让更多人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