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百年企业仅10家,日本凭什么有数万家?

 

 

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

 

TMS

凭什么百年不衰

 
 
 
 

日本以其弹丸之地,承载了全球最多的长寿企业。代代传承达百年以上的家族企业能够达到数万家之多。这些百年家族企业能够基业长青至今,至少经历并克服了战乱、饥荒、大地震、经济危机等一系列时代苦难的考验。

 

据日本东京商工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,全日本超过100年历史的老店铺和企业竟达3万余家,日本千年以上的企业有7家,最老的企业是木造建筑行业的“金剛組”,距今已有1447年的历史,日本可谓世界长寿企业最多的国家。 

以邻为鉴,取长补短。在于国内企业相比对时,我们鲜明地发现了日本企业经营与国内在各个角度的差别。

 

01

NEWS

长盛不衰的反思

超过200年历史的长寿企业在欧洲也不少:就连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,百年家族企业也达到1100家。而在中国,经营历史超过150年的百年企业,仅有6家。它们是六必居(1538)、陈李济(1600)、剪刀老字号张小泉(1663)、同仁堂药业(1669)、王老吉(1828)、全聚德烤鸭(1864),而超过100年的企业还有吴裕泰茶庄(1887)、张裕葡萄酒(1892)以及青岛啤酒(1903)。也就是说中国的百年企业仅仅只有10家!

不仅如此,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也是令人唏嘘。有抽样调查显示,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寿命仅3.7年,而美国企业为8.2年,日本企业为12.5年。在中国存在着这样一种令人心悸的崩盘现象,所谓“成功3年,崩盘3天”。

 

 那么日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百年企业?日本究竟是如何实现让企业永续经营的?它有哪些方面值得中国企业学习?

 

日本长寿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因有很多。

 

经济不只是单纯地建造工厂,然后高效运作,日企不只在于表面丰田、松下、索尼、佳能、日立……,而是更多在国际市场上众多领域的“隐形王者”。

 

日本长寿企业比欧美做得更好,日本企业投资常常讲究战略,注重长远投资和利益回报,每每投资都考虑几十年以后的市场定位和变化。

 

反思我们中国企业,是如何经营思考的?

 

02

NEWS

企业的追求不同

中国的很多企业家,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之后,便立马开始“多元化”战略,投资房地产、投资股票证券,总之什么赚钱快做什么。

而日本的企业家给人的印象似乎对产品本身更感兴趣。日本被誉为“工匠国”,其企业群体的技术结构犹如“金字塔”,底盘是一大批各怀所长的几百年的优秀中小企业。这些企业或许员工不足百名,但长期为大企业提供高技术、高质量的零部件、原材料。很多中小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掌握着某种中间产品、中间技术的绝对份额,甚至不乏独此一家。

 

03

NEWS

对投资的理解不同

在中国企业家眼里,技术常常等于先进的设备,所以中国老板的设备一个比一个买得先进,但花钱培训技术员却舍不得,培训全员的老板则更是少之又少。

 

有一个真实的故事:某位家具公司的老板花750万买了一台日本的设备,但却舍不得花40万培训一批技师,结果被不懂操作的工人把机器搞坏,只有再花50万去修,这样的例子可谓十分常见。

 

日本人跟中国人不太一样,他们买设备可能精打细算,但是学习技术比较舍得花钱,而消化技术则更舍得花钱和精力。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,我们的设备是100分,他们的设备可能是80分,我们用的运用率只有30分,而人家用到95分,这样算来,我们的100×30%,只有30分,而人家的80×95%有76分。他们用80分的设备却胜过我们100分的设备,这就是差距,也是软实力的差距。所以,设备并不是最主要的,技术才是最重要的。

 

04

NEWS

对速度的执着不同

中国人做事特别喜欢追求速度,好大喜功、急功近利的思想极为严重,做事喜欢讲究立竿见影,讲究所谓效率和速度,做事更倾向于灵活、快捷、高效。而日本人似乎和我们不同,日本人看起来比较程序化和呆板,背后是严谨、精细、执着、精益求精、专注、专业、认真。这两种对于速度的执着或许各有长处,但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,会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

 

事实上,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还是远远胜过我们,而且发展的结构、质量比我们要完整、要体系化很多。同时,我们的单位能耗是日本的150倍,也就是说消耗同一个东西,日本创造的价值是我们的150倍。这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:何为快?何为慢?

 

日本的品牌,比如索尼、松下、丰田、佳能等等,最少都花了几十上百年的时间来打造自己的品牌,而中国除了老字号之外(其实品质完全不是那么回事),真正市场化的品牌屈指数来也不过二三十年。所以,我们不要急躁,不要急功近利,静下心来,耐得住寂寞,专心专注地发展,再过五十年,中国肯定会出一批大品牌。

 

结语

 

Co n c l u s i o n

 

精益求精、长期主义,是日本企业带给我们的震撼。

 

要赚快钱还是要做事业?想要昙花一现还是绵延百年?邻国的风雨沧桑已经给了我们无穷的启示。

 

看到不同、认识差距,终究是为了自己的事业能够做得更好。

 

END

 

 

日本企业出海70年,都做对了什么?

中小企业如何活过百年?

分权分利的经营机制如何建立?

产业转型如何布局?……

……

12月15日-21日,日本商务游学报名倒计时6天!

添加小助理了解详情~

/

/

信号|taishanyz

添加助理|了解更多

扫码进入马方老师粉丝群

 

请告诉我们您在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