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非洲开工厂?这些信息差,都需要了解!

来源 | 网易新闻&霞光社

 

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

 

TMS

 
 
 

中国人出海非洲已经超过30年了,有许多出海人和企业在那里扎根。

 

但对于这片被视为“出海新兴市场”的土地,许多人其实对其了解不深。

 

从“早期支援”带来的第一批国内出海者,到中资企业出海潮流带来的“非洲热”,再到许多有创业思路的出海人从大平台逐渐“跳出”,在当地完成了事业的蜕变,非洲真正意义上是一片长期被忽略的梦想大陆。

 

而非洲本身,也在以超出我们想象的速度“飞”速发展。从一开始当地居民对中国品牌的不信任,到非洲人对“中国制造”的极大认可,华为、传音等中国手机被接纳,中国品牌也经历了“由小到大”、由聚集到分散、由被怀疑到被信任的历程。

 

1

友好条件

非洲当地的人工、地租等做生意成本都很便宜,哪怕是很市中心的区域,30-50平方米商业门店的地租也仅仅折合1000多元人民币左右,成本控制相对容易。

 

而当地消费者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又非常高,常常会抱有“很好奇,都想试一试”的想法,这些情形对出海来说都很友好。

 

随着各国企业出海非洲的进程逐渐深化,现在的非洲营商环境正在逐年优化,而在非洲做生意也越来越需要合规了。这么多年最大的变化就是税务,当地税务抓得相当严格,也是出海企业需要注意的重点。

 

2

等待开垦的土地

非洲营商环境的日益完善,对许多想在非洲本土“生根发芽”的出海创业者来说,并不是一件“坏事”。

 

因为成本低廉的另一面,必然是配套不够完善。在非洲“大蓝海”中开拓事业的优缺点,创业者同时都需要承受。

 

比如说一个“送货”的问题,就能难倒很多非洲出海商家。

 

“最后一公里”对于很多商家来说是刚需,而几年前加纳当地的邮政服务Ghana Post效率极低,一开始商家只能找一些小型车队帮做配送,但这些小车队合作不稳定,服务也十分堪忧,甚至半路出现状况“屏碎了都不赔”。

 

一开始当地没有现代化的物流与配送行业,所以商家和品牌扩大规模之后,都需要自己买货车来组建车队。

 

2019年之后,同样属于中资出海企业的Speedaf (速达非) 开启非洲物流本地化运营之后,情况才好了许多。速达非最初创立时,中通快递还是其原始股东。

 

3

一些信息差

事实上,整个非洲地域非常广阔,我们通常谈及的“非洲”并非是出海人真正触及到的非洲的全貌,如果只把“非洲”看作一个整体而混为一谈是非常粗糙的

 

北非的工业化水平更高,人均收入也高,整体甚至更接近于欧洲的情况。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又分为东部和西部,整体经济水平较为薄弱。东非是经济崛起和市场拓展最快的一片土地;而地图延伸到南非,工业化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又高了不少,一些区域看起来也很现代。

 

在非洲一些国家一样有漂亮的购物中心,在当地也完全能实现网购等国内熟悉的操作,例如当地在使用的移动支付Ecocash,当地农产品在Facebook上也有集合的电商推广销售渠道。

 

虽然当地还没像国内这样“遍地二维码”,但对方如果需要进行支付,展示出自己的电话号码,移动支付可以与单独的电话号码一一对应完成支付,也很便捷。

4

文化差距

非洲与国内也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距。

 

首先就是日常习俗上:在中国文化里红色代表喜庆,而在非洲一些国家文化里,红色代表着危险 (Danger) ,反而在我们文化中比较忌讳的白色,在这里却代表着喜悦。

 

其次是时间观念上:当地员工还是希望有自己的休息时间,哪怕少赚一点钱,也要生活过得悠悠闲闲。如果节假日或是晚上需要当地员工加班,那么加班费是必不可少的,但最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宁可不要加班费,也会选择清闲的工作。在这样的生活观念下,时间的准确性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个“区间概念”。

 

之后便是非洲人的人生态度——当地人嘴上总说一句话:life is too short,生命太过短暂了。在非洲平均寿命有限的情况下,他们感受到的可能更多是生命的无常,因此非洲整体的文化环境是放松、自在、不焦虑,文化氛围是绝对不“卷”的。

 

因此,作为与非洲存在大量文化差异、各项基础设施与生活习惯差异的中企,想在非洲开展行之有效的出海实践,还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、市场调研和本地化工作。

 

 
 

2025海外商务考察·东非站 重磅上线!

4月20-27日,

抢滩世界最后的十亿蓝海!

点击查看详情↑

添加小助理立即报名~

 

微信号丨taishanyz

添加助理丨了解更多

扫码入粉丝群丨跟着老马学思考

 

请告诉我们您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