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方 | 吴京与李凯文的反常“翻车”,背后意味深长

 

A|吴京的新片遇冷

吴京参演并出品的新电影,上映 5 天累计票房不足 26 万。

这一成绩立刻引发热议:

  • “吴京这些年靠‘爱国’赚得盆满钵满,现在开始吐出来了,观众不买单。”

  • “爱国,不灵了!观众已经觉醒,吴京这条路走不通了。”

过去的“票房保证”,如今遭遇市场冷遇,耐人寻味。


B|李凯文的赛场翻车

李凯文在赛前挥舞双手,高唱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》,试图借民族情绪造势。

然而比赛中右眼被打肿,最终落败。

  • 现场响起倒彩声;

  • 网友讽刺:“爱国流量不成,两边都挨骂”;

  • 被打成“猪头”后还强颜欢笑,舆论直呼“尴尬”。

有人调侃:感谢日本替我们教训“战狼”。
还有人直白地说:“打得好!竞技就是竞技,别搞得像有杀父之仇一样。”

 

 

八十年前,你挥大刀,那是英雄,那是真正的爱国。可现在呢?只能算缺心眼。”


C|为什么“爱国饭”不香了?

原因很直白:老百姓在觉醒。

过去几年,战狼式的叙事曾让人热血,但随着现实事件的冲击,公众越来越不买账。
例如妙瓦底事件中,很多人喊吴京去营救,因为他在《战狼》中说过:
“一本中国护照,可以把你从全世界任何地方带回来。”

可现实是:

  • 有些国家看到中国护照,不是尊重,而是为难;

  • 中国人常被贴上“行走的人民币”的标签。

 

爱国红利被过度消费

  • 本该是情感共鸣,却变成了资本逐利;

  • 公众开始“反向消费”——反感甚至讽刺;

  • 吴京被嘲“玩坏了爱国赛道”。

李凯文的翻车,则更直观地体现了这一点:
当爱国被表演化、商业化,就会失去感染力,甚至被反噬。


D|公众认知的转变

过去 20 年,中国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。

  • 以前:贫困往往被归因于“努力不够、能力不足”。

  • 现在:更多人看到结构性原因——社会机会不平等、制度问题。

这种认知转变,让人们对所谓“爱国包装”更敏感:
如果只是打着旗号收割情怀,公众不会再买单。


E|塌房与塌坟

近期塌房频出,甚至有人调侃“塌坟”了。

  • 越是喊仁义道德的,越容易被揭穿为“男盗女娼”;

  • 文官衣上绣禽,武官衣上绣兽,但“衣冠禽兽”比比皆是;

  • 反倒是一个讲合同、讲诚信、不谈情怀的商人,更显得难能可贵。

“圣人不死,大盗不止。”
时间,会揭示一切。


说到底: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?

许倬云说过:

爱国思想曾是抗战时期的必然情绪,但到五十岁后我明白,人间多少罪恶,都是以国家之名进行的。

刘震云也批判:

一帮连活着人的痛苦都不关心的人,却有脸说不忘记死去的同胞。

爱国,不应是口号,而是让百姓真正老有所养、劳有所息。
打着爱国的旗号掏老百姓腰包,谁都会看穿。


一个讽刺故事

一位前苏联科学家准备去瑞典领奖,海关人员劝阻:
“最好别去,因为人民不同意。”
科学家愤怒回应:
“‘人民’就是个工具,你们需要的时候就掏出来,不需要的时候就塞回去。”

讽刺意味,不言自明。

 

 

 
 
 
图片
图片

新一期马方老师带队商务考察开启啦,感兴趣欢迎添加了解

 

👉 添加媛媛,抢占席位

👉 后台回复 “商务游学”,获取详细行程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添加媛媛 了解更多

图片

微信号丨TMSyuanyuan

电话丨19063463445

图片

点个喜欢吧

图片

分享让更多人看看

#泰山塾院 #全球视野 #认知升级 #商务考察     
#反向就业 #反向留学 #留学就业 #普通家庭留学 #中资企业出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