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方 | 泰国 “录音门” 尘埃落定:佩通坦被解职,政局何去何从?
这两天,泰国总理佩通坦被宪法法院罢免的消息刷屏了 —— 她成了 17 年来第五位栽在宪法法院手里的泰国总理,更扎心的是,他们家一门三位总理,从她父亲他信到姑姑英拉,再到她自己,没一个能把任期干满的。
很多人问,泰国政局怎么就陷在 “动荡循环” 里出不来?我常年研究股权和公司治理,其实国家治理的逻辑和企业掌舵很像,今天就从这个角度,跟大家谈一下泰国这盘棋的症结在哪。
先跟大家说个核心背景:泰国是君主立宪制,但它是这一体制里少有的 “国王掌实权” 的国家。前九世王当年用了不少心思,靠着自己的威望,再借着各方势力的矛盾纵横捭阖,把军队的控制权牢牢抓在了手里。这层权力关系是 “藏在水面下” 的,明面上你看不到,但所有政治博弈都绕不开它。
咱们再看明面上的 “游戏规则”:泰国国会和美国一样是两院制,参议院 250 个席位,众议院 500 个席位。众议院是老百姓一票一票选出来的,看着很民主;但参议院不一样,全是军方直接委派的,而军方听谁的,刚才已经跟大家说透了 —— 最终还是绕回王室那边。
想当总理,得拿到两院议员过半的支持票,也就是 501 票里得有 251 票。但你算笔账就知道这里的门道:参议院 250 票是军方 “自带” 的,等于人家一开局就攥着 250 票,闭着眼都有一半基础;而民选的众议院里,你得费老大劲才能从 500 票里抢几十票。这么一看,泰国总被人说 “不够民主”,其实是有道理的 —— 游戏规则从一开始就偏了。
更有意思的是泰国人的参政热情。因为泰国从没被殖民过,也没遭过大规模侵略,国民对国家的归属感特别强,尤其是年轻选民,家国情怀重,总想着能改造国家,所以越年轻越激进,在政治上也越活跃。可问题是,他们再热情,也绕不开那 250 张 “军方票”—— 要是想摆脱王室和军方的控制,得在两院总共 750 票里拿到 376 票才行。这难度有多高?等于你得在众议院 500 票里拿到几乎全票,还得从参议院里撬点票,几乎是不可能的事;但反过来,只要军方支持你,250 票打底,再从众议院拿 100 多票就够了,等于 “躺赢” 一半。
从 1932 年泰国搞君主立宪制开始,这盘棋就一直是 “改革派” 和 “保守派” 在掰手腕。保守派是王室、地方贵族和军队,他们的代表是 “黄衫军”;改革派多是平民力量,代表是 “红衫军”,有时候还有更激进的派别掺和进来。这么多年来,双方就没停过斗,王室有时候也得 “借力”—— 比如他信家族,他信年轻时候激进,老了之后偏保守,王室偶尔会拉他信这边来平衡局势,但合作里又藏着防备,毕竟谁都不想让对方一家独大。
也正因如此,他信家族这 20 年才一直站在泰国政坛的风暴中心。这次佩通坦被罢免,本质上还是保守派没彻底信任她,怕她走激进改革的路子,动了既得利益的蛋糕。
刚才说的是 “选票门槛”,还有一个更致命的 “杀手锏”—— 宪法法院。只要你当总理,哪怕有一点点 “疑似违宪” 的苗头,法院就能找你麻烦。而这个法院的大法官,大多是军政府或者保守派政府任命的,跟王室、军方和既得利益集团根本就是 “一伙的”。他们嘴上说自己是 “道德先锋”,要 “保护泰国的支柱机构不被过度民主破坏”,但实际上,裁决从来都是偏向保守派的。
这些年你看下来就知道:除了靠政变夺权的军政府总理巴育,只要是民选总理被提交到宪法法院,没一个能保住职位的 —— 他信、英拉、佩通坦,全是这么下来的。所以说,泰国民选总理总被罢免、被推翻,根本不是他信家族的问题,而是国家治理结构出了问题,是改革派和保守派的矛盾没找到平衡点。
讲到这,我想跟大家聊个更深的话题:“一人一票” 的逻辑真的绝对正确吗?我给大家举个例子:假设我是村里的富人,村里几百户都是穷人,还有十来户富人是我亲戚。要是真按一人一票选村长,结果会怎么样?大概率是能给穷人好处的人当选,哪怕这个人的政策根本不考虑村子的长期发展。
其实西方早就想透了这个问题。罗马讲共和,古希腊有元老院,就连美国选总统,也不是直接一人一票,而是用选举人制度,还搞 “赢家通吃”。为什么?就是为了防止像希特勒那样的人,靠着忽悠底层选民上台,最后把国家拖垮 —— 说白了,真正的国家治理,追求的是 “共和”,而不是纯粹的 “民主”。民主只是手段,不能当唯一标准。
古希腊那会儿更直接,没财产的人根本没投票权,就是怕穷人因为短期利益,把国家政策带偏。放到泰国这事上,如果真搞纯粹的一人一票,他信家族只要讨好底层穷人,承诺分富人的财产,就能轻松当选,但这么干的结果,就是把国家的经济根基毁了。
而泰国现在的制度,其实就是用王室、军方和宪法法院这层 “保守力量”,来平衡这种风险。你可以搞改革,但不能太激进;你可以讨好穷人,但不能把既得利益者逼到绝路 —— 本质上是在各方利益之间找一个平衡点。
可能有人会说,这种制度导致政局动荡,不是好事。但换个角度看,泰国的政治斗争有个特点:“不赶尽杀绝”,相对柔和。就说英拉,当年涉嫌刑事案件,按说该抓进去,但军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让她从边境跑去了柬埔寨,最后到了洪森那里。为什么?因为大家都懂 “见好就收”—— 把你从总理位置上拉下来,目的就达到了,没必要把关系做绝,给对方留条路,也给自己留余地。
而且泰国人本身性格也佛系,不记仇,就算之前斗得厉害,过阵子可能又成了朋友。这点跟日本有点像,日本的政治人物下台就是下台,很少会被 “赶尽杀绝”;但韩国不一样,前总统往往没好下场,要么入狱要么自杀,比泰国狠多了。
最后跟大家说句掏心窝子的话:我和朋友之前专门研究过这种 “平衡机制”,其实核心就是怎么避免 “民粹主义” 毁了国家。比如一个连自己生计都没保障的流浪汉,你让他投票,他只会选能立刻给好处的人,根本不会考虑国家未来。所以这种 “限制纯粹一人一票” 的思路,李光耀生前也很支持 —— 不是不重视普通人的意见,而是要防止短期利益绑架长期发展。
只不过这事 “只能做不能说”,说出来就犯了 “政治正确” 的忌讳。泰国现在的困境,其实就是在这种 “平衡” 里找不准节奏,改革派想动,保守派不让动,最后就陷入了 “选了罢、罢了选” 的循环。但话又说回来,这种 “不鱼死网破” 的斗争方式,也让泰国没彻底乱掉,这或许就是它独特的生存智慧吧。

新一期马方老师带队商务考察开启啦,感兴趣欢迎添加了解
👉 添加媛媛,抢占席位
👉 后台回复 “商务游学”,获取详细行程
添加媛媛 了解更多
微信号丨TMSyuanyuan
电话丨19063463445

点个喜欢吧

分享让更多人看看